「內在小孩」是源自於兒時經驗存在於人們內心的一個心理實體。很多人的形體雖然長大了,卻因為小時候的一些基本需求沒有被滿足,或有被傷害的經驗,導致這些人的內心其實還存留著脆弱、受傷、需要被關注的童稚小孩,這就是內在小孩。
同時,這些人日後自我關懷與照顧能力也沒被發展出來,以致於童年的負面經驗仍持續干擾長大成人後的生活。為了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「內在小孩」,特別設計了此份問卷,希望能讓大家對自己的「內在小孩」得到一個概略性的分析瞭解。
■ 問 卷
協助自己了解自己的「內在小孩」,每一題作答時間建議不超過3秒鐘,請直覺而誠實地回答以下問題。
1、我很容易去討好別人
2、在我內心深處,我覺得自己有問題,跟別人不一樣
3、當我為自己爭取權益時,會感到不安,寧可委曲自己
4、我做事嚴謹,凡事要求完美
5、我實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
6、我曾有或正有飲食失常的問題
7、我常不知道自己情緒上真正的感覺
8、我願意做任何事情來讓別人不要生氣或避免衝突產生
9、我幾乎從不表達自己負面的情緒
10、我有睡眠失常的問題
11、我覺得人是靠不住的,包括我自己在內
12、我很怕單獨一個人,願意做任何事來避免獨處的情況
13、我發現自己會做自認為別人期待我去做的事
14、要我關心別人,比關心自己還來得容易些
15、我很好強,而且討厭輸的感覺
如果你有 3 題以上答案為〝是〞,表示你忽略了自己的「內在小孩」很久囉!
建議你勇敢面對問題來源,你可以藉由自我認識、成長等相關書籍、課程或參與團體著手,逐漸讓你的內、外在自我更能均衡一下。
如果你有 5 題以上答案為〝是〞,表示你的「內在小孩」受傷程度不輕!
建議你要花時間學習照顧自己的「內在小孩」,有機會的話,可以找專業人員協助,相信對療癒受傷的內在小孩會大有助益。
■ 遇見你的內在小孩
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孩,鎖在童年記憶的深處,如果,ㄊㄚ俏皮喜樂,是一種幸運;倘若,ㄊㄚ脆弱、悲傷、憤怒、恐懼,是一種原痛。開啟記憶的鎖盒,遇見自己的「內在小孩」,開始學會,給ㄊㄚ關愛與能量,領ㄊㄚ長大。
童年經驗對一個人的全人發展有著相當大的影響,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期望可以被當作『一個成熟的個體』來愛,相對地也有人來接受自己的愛,這是人們學會愛與信任關係的起點。
然而,在這段成長的過程中所期盼的需求受到挫折或不能被滿足,就會經驗到痛苦與傷害,甚或影響到對自己的看法扭曲,對他人的不易信任,以及對周遭事物的麻痺冷淡反應。
大多數人在童年期都有程度不等的創傷經驗,隨著歲月增長,在外表上雖然長大成人,然而在內心深處卻有個受傷、哭泣卻沒有跟著一起長大的「內在小孩」。
一般而言,凡是有感覺或情緒的字眼,如快樂、痛苦、憤怒、高興、哀傷等,都可能是「內在小孩」在說話---ㄊㄚ通常是用情緒與思想來和自我溝通。
「內在小孩」受傷的因素主要是因為愛、安全、信任、尊重的需求沒有被滿足,為了求生存,需要某種程度的否定「內在小孩」,讓個體能夠脫離真實自我,逃避負面的情緒感受。
在找尋「內在小孩」過程中,有許多痛苦的經歷會再次浮現;此時,要試著感受「內在小孩」當下受創傷的經驗感覺,體驗當時的情緒,讓「內在小孩」有機會和自我對話,重新和自我相遇。
「內在小孩」是個體存在的核心,就像個體〝我之所以為我〞存在的重要性一樣,讓我們與自己的「內在小孩」相遇,經常對話、時時關懷,不管是喜樂或是原痛,都是認真生活的原動力。
內在小孩系列:發現內在小孩
|
蘇湘婷
|
我們的內心都有一個埋藏真實感受的部分,這個部分和我們日常生活的表現有所不同,是我們對事物真實的反應。我們將這個部分稱做內在小孩,因為正如孩子一樣,這個內在的部分是天真、直接的。內在小孩有許多名稱,有人稱他為失落的自我、真實自我、或是神聖小孩。本系列文章將帶領你認識你的內在小孩,與他對話並學習照顧他的需求--也就是照顧你的內心。邀請你一起來展開這段內在之旅。 發現內在小孩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孩子。我們不確定他的年紀,但是很多時後他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小。他是我們在年幼時受傷破碎的部分,深深地埋藏在我們的心裏。他有時哭、有時笑、有時憤怒、有時悲傷。有時他希望你的擁抱,有時卻又想對你大吼大叫。這個孩子住在我們內在的核心,往往比已長大的我們更清楚我們真正的需要。 對某些人來說,和自己的內在小孩接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在很小的時候,這個小孩便已經歷了許多創痛,他變得退縮膽怯,渾身是傷。他藏在你的深處,也許期望你可以給他撫慰,卻因為太過害怕會牽動傷口而假裝不需要你的注意。他不想長大,只想當個無助可憐的小朋友,與已是成人的你常常發生衝突。當你在需要卯足勁往前衝之時,這個內在小孩卻可能只想留住你的腳步,告訴你你的衝刺只會讓自己更受傷。 有的內在小孩會主動地向你求救,用不安和焦慮來引起你的注意力。他希望你除了將注意力放在外在事物(例如金錢、朋友、工作、家人期待等等)之外,還可以花些時間與他相處,陪伴孤獨害怕的他。這個小孩若是長期受到忽視,往往會變得憤怒,並將這股能量轉到你的身體上,使得你的身體出現疼痛或不適。有的內在小孩擔心受你責備,因而決定躲在你看不到的地方。當內在小孩把與你之間的聯繫阻斷,他也帶走了你的感覺,留下空有軀殼的你。 正因為如此,和內在小孩接觸時,接納他可能的情緒是重要的。也許一開始這個小孩只想哭泣,那麼允許他哭泣。也許這個小孩還不想和你太靠近,那麼允許他這樣做,並且仍舊祝福他、陪伴他。內在小孩往往是敏感警覺的,他需要你的接納與支持,才能安心地呈現自己,發洩多年來的傷痛--恐懼、憤怒、悲傷、失望、和無助。慢慢地,他也會告訴你他的需要,讓你有機會回應,並且與他分享你的喜樂哀懼,共同走向充滿希望與愛的未來。 發現內在小孩,認識他、接納他、照顧他。這是一個過程,你需要耐心地陪他,並相信自己與這個小孩間的互動。畢竟這個內在小孩就是你的心,而為自己付出是值得的。 準備好與你的內在小孩相遇,請參考「內在小孩練習(一)--遇見他∕她」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